close

暑假拿到一個非常有趣的教授(可是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對不起),他的課不只是死板的知識,還有很多爆笑的真實例子,這些我都想找機會好好整理筆記來跟大家分享。

今天我想講「尿床 Enuresis」。

大約有20%以上的孩童有半夜尿床的症狀。一般來說,在台灣,我的親戚中似乎都認為尿床是一種反應心中壓力的心理疾病,跟夢遊症相同,可是,教授在課堂上一再叮嚀,惡夢,夢遊及尿床都是生理上的疾病。

實驗證明,小孩子尿床的徵狀會自然逐漸消退。可是坊間還是出現了諸多治療尿床的器材及藥物。

教授笑著跟我們說他看到的一則廣告:

「99元 Economic Model:尿床感應床墊 」
每次小孩子尿床,床墊感應到水分,就會小力電擊小孩,讓他驚醒。

「10萬元 Luxury Model:感應床」
每次小孩尿床,床墊感應到水分,就會整個向一邊傾斜。尿液會流到一旁的水溝管,小孩則會慢慢滾下床。

乍聽之下覺得不可思議。如果是能夠自己治癒的一種疾病(eventually you grow out of it, as I said before.),為什麼還要這樣大費周章,甚至採用感覺有些不人道的方式處理?

是不是這又是一種商業行為,把小事化大,促進消費。(apparently, they were trying to make a lot out of it)

我起初也是這樣想的,還把它當成笑話說給朋友聽。

可是我在寫這篇時,雖然有些懶,沒有去拿老師的筆記出來仔細看,可是到Google上去翻了一下。發現有一個個案,其中的小女孩到了15歲仍然有尿床的毛病,而且越發越嚴重。後來連白天也無法控制自己,上課還需要包尿布,對她的生活成長跟自尊造成極大傷害。

我突然了解到,科學所給的答案是不夠的。當你的小孩6歲開始尿床,你怎麼能夠相信他15歲之前一定會康復?也難怪父母願意花大錢去避免這些可能性;也難怪商家生產這些儀器來坑人。

網路上好像有看到幾個實驗證明了利用電擊驚醒尿床的小孩有效的幫助改善徵狀,可是這個說辭應該還在討論中。也有人說如果沒有尿床就要給小孩可愛貼紙來獎賞...我想...不經意流出自己體外的液體,應該是不會被可愛貼紙收買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chatrouge 的頭像
    lechatrouge

    *紅貓723*

    lechatrou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