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沾點書味《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書,是不可或缺的精神糧食。


悶得發慌時,網路上隨便的電視是不合口味的,
因為不論是電影或綜藝節目,都是要放了耐心看才能搔到癢處,感到滿足。


多花時間呀!


不像書,只要一翻開,你可以跳到喜歡的章節看,
你可以看一看,去上個廁所回來,再繼續看。
讀書累了,可以轉身翻它個兩頁,偷個懶,再繼續念書。
不需要找電視節目,不需要等到精彩高潮,也不需要捨不得放下。


你所挑的書,會永遠在那,永遠精彩。


*****


我最近迷上了周德東的恐怖小說。
從來沒有長篇小說讓我看得如此從頭冷到腳再從腳冷到頭。
熱愛!

有興趣的人可以跟我要連結!


lechatrou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網路連載


花了兩天,讀了好幾年來的第一本愛情小說,
吳淡如的「誰都會說我愛你」。


以為是吳淡如要討論愛情的虛偽,
成天都在說我愛你的人(我!),
有幾次是真心的。


發現是我最討厭的愛情小說後,
我還是讀了下去。
小說是以一個沒什麼道理卻又很有道理的分手開始,
我想知道誰和誰會適合在一起,
也等於給我一個愛情的答案。


到底平平穩穩的愛是真愛,
還是熱情起伏的愛是真愛?


書的一開頭,
給了一個這麼引人省思的問題,
讓我為了真愛的面貌這個答案,
努力撐到最後。


結局說真的讓我很失望。
最後大家就像普通一般的愛情小說那樣,
拼拼圖似的,各自排回屬於自己最完美的人身邊。


沒有人因為愛而回頭包容,
沒有所謂的磨合,
像所有的愛情小說,
每一對情人都是天生一對,
不需要包容就天生契合的。
Maybe I am cynical,
就這樣,我討厭愛情小說。


(好吧,也許我不喜歡是因為它和我觀念不合,
可是我固執不願意接受,所以無法為它辯駁。)


我一直以為,
光說不練與光練不說是很容易抉擇的。
現在,我覺得兩者都同樣重要,
是我貪心了嗎?


lechatrou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上回讀了林家次女以後,
發現我真是不適合讀「傳記」類的書籍。
曾經擔任讀者文摘總編輯的林太乙女士,
是林語堂的女兒,
寫出的文章文鄒鄒的,我只能勉強吞嚥。
再者,她的生平故事的後半段活像是歷史課本,
讀起來大部分的內容都梗在喉嚨,壓在胸口,
很辛苦。


可是書是借的,
又是這樣一個文學史上的傳奇人物,
傳奇人物的女兒,
只能抱著「我這麼庸俗所以需要加強文學造詣」的心態,
必恭必敬的啃完了它。





王偉忠口述的自傳就鮮活的多。
大概因為他本生就是個創意新鮮人,
從連環砲到我猜到康熙來了到超級新光大道,
他太了解當代挑食的人們只願意快速吸收怎樣的文字。


他的故事穿插著笑點,
還有一些資深藝人的故事,
整本書很輕鬆。


可是,他畢竟是鬼才,
30歲就大紅大紫的鬼才,
讀著讀著,真的很不得不佩服他。


看完書後...
我好希望能夠幫王偉忠工作


lechatrou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Book Content: Mitch's old Sociology professor is diagnosed with ALS, which causes his body to deteriorate slowly. Before the disease could take away his professor, Mitch resume the Tuesday session with him (like they did in Mitch's college life), and learn about life's most valuable lesson.



As I begin to read this book, actually half way through the book, I had felt it was not for me. It seemed like a book about death and how we should cherish each leaf, each gust of wind, cherish love, even if it means we have to put our ambition aside and material shouldn't be something we focus on.

At this point of my life, isn't money everything? isn't a chance to make good money everything? "Maybe this book will set me back", I had thought. Also, when I talked to my parents about some of the ideas in the book, they had thought the book is idealistic. Well, believing one should work for satisfaction over money is indeed an idealistic concept.

But as I was close to the end of the book, I started to realize that "even if it is too idealistic, it is better to have the idea, than to have no faith at all".

"Tuesdays with Morrie" is a book of teaching. It uses simple words and easy examples to show the readers another aspect of life. The aspect of pure fulfillment that does not come from nice car, nice house, nice reputation, but comes from within, what truly inspires a person.

What I realized from the book is, I don't have to give up anything because I believe in this book and its theories. Instead, I can try to have it all. Because it is ANOTHER part of life, the part where you love the people around you like it's the last day you have on earth. (Say "thank you", be nice, be friendly, at least we have to try). "Forgive yourself and forgive others, don't wait", Morrie said. Cherish the surrounding while we are busy with our lives.

It is idealistic, but it is also do-able, because other than material world, we also need spirit in our hearts.


lechatrou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說傷心咖啡店之歌是本悲傷的書,於是去年暑假買回家後,一直拖到今年才打開來。也許我已經用一年時間做好了萬全準備,這類我通常讀不下去的,帶著淺淺憂傷的,沒有高潮迭起的小說,我卻讀得津津有味。像高級的冰酒,就溫溫熱熱的滑下喉嚨,就算不愛喝酒的人,也難以阻擋這份順暢。

好了,話說得很好聽,其實我也不過才讀了一半而已。只是才讀了一半,撇下她細緻的形容詞不談(也別談那些我認不得的成語),我慢慢進入了她的世界後,我並不喜歡。

聽說這是作者第一本書,聽說她還很年輕。也許是因為如此,教育制度等等的衝擊對她來說還很大。她抱持著一種"找尋真自由"的論調:「爲什麼我們一定要跟大家一樣?」這樣看似聰明覺悟其實被動懶散的論調,剛好是我所不齒的。

昨天晚上剛好讀完了那一段馬蒂跟面臨大學聯考的弟弟的對話。弟弟的言論衝擊著當代的教育制度,反對爸爸所說的蘋果系統,而理當站在另一方的辯論立場的馬蒂,卻只是淡淡的提出幾個老掉牙的論調,安撫意味大於辯駁。甚至連場景都因為在家裡的身分跟弟弟太過聰明太過早熟(還抽煙咧﹚而顯現出一個分明的立場:作者的立場。

只是這樣的立場完全否定了教育的價值。讀盡了聖賢書,學了方程式,難道我們都用不到?

不可否認,我懷疑過教育的意義。

國中時懷疑,聯考時懷疑,移民後沒空懷疑,就業時又再懷疑。週而復始的思考,我背下的那五千年歷史,我怎樣都搞不懂的大陸地理,從六歲起就與我無緣數學物理化學,到底對未來有什麼幫助?

除了文憑,教育到底有什麼幫助?

讀了傷心咖啡店之歌的前半段後,心裡不可思議的對書產生了反彈:我相信教育是有意義的,社會規範是有意義的。

也許教育的路程上,很多東西跟我目前看到的未來八竿子打不著關係,可是強迫性學習,卻開拓了我的眼界。

強迫性的,我讀了羅密歐與茱麗葉,卻在之後愛上了哈姆雷特;

強迫性的我學著算數學,後來發現雖然工作上用不到,可是我的心算還不錯,按計算機也不算慢;

強迫性的,我在國中三年高中一年所看的那些密密麻麻的中國河川圖,潛移默化的給了我這個路痴一線希望,看得懂地圖的希望。

強迫性的,我試著背下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歐洲不知怎麼計算的歷史,現在,反而很後悔一些名人跟史上大事怎麼老是記不得,就像忘了故事中的一片段,懊惱的很。

強迫性的學習,就像媽媽逼著練鋼琴一樣,身在其中覺得毫無億一,可是其實,人格卻吸收各種能量滋長著。最少,強迫性學習讓我了解到,What I can choose, and what will I miss out after my decision?

死背死背,死很痛苦,背卻是學習。所以,「死背」也是有意義的。


對教育的批判是一件事,怨天尤人的態度是另一件。希望傷心咖啡店之歌尋找自由的後半段,可以給我一些陽光,而不是在不可忤逆的殘酷現實中抱怨沒有縫細。

*****

書還沒看完就寫書評實在很白目,不過這樣我就不會忘記。

很好看,看完再來補充。


lechatrou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花了3天時間(2天晚上因為眼睛不繼受不了而昏倒去),看完了得到第四屆皇冠大眾小說獎百萬首獎的恐怖小說---請把門鎖好(既晴)。

不可否認看到一半的時候真的背頸發麻,電腦室變得比平常還冷,可是對這本書的後半段有點失望。並不是不恐怖,只是覺得作者天方夜譚的想誇張了,而我很討厭呼風喚雨的鬼或正派或反派。

但是我還是推薦,因為它的娛樂性很高,打發時間很值得。愛看恐怖故事的人不要錯過!

請把門鎖好】網路人貼的-全文。
誠品網路書店-請把門鎖好


lechatrou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死章司臭章司,你最好最後給我哭著滾回來!」
「混蛋混蛋,外遇的男人去死去死!」



偷看漫畫,的感想。


lechatrou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目前手中抱著的書有3本:

【Everything is Eventual】by Stephen King
【Bridget Jones' Diary 2: The Edge of Reason】by Helen Fielding
【Rich Dad, Poor Dad】by Robert T. Kiyosaki and Sharon L. Lechter


最近很進入reading mode。除了聽很大聲的Rock Music可以ease my mind之外,讀文字的時候也可以感到平靜。雖然我讀的書都不是太有營養的(唯一有點營養的也是人家半逼我讀的),可是目前我還獃在那個「只要是英文書都是對我好的」的階段,所以還是很有滿足感。

熱愛恐怖電影恐怖文學的我,跟Stephen King沾上邊應該不怎麼希奇吧?不過除了對他無窮的想像力感到驚訝之外,我其實並不是太喜歡他的作品。總覺得當我期待快速精采的時候,他平舖直述的介紹場景;當我期待恐懼感時,他又太過血腥。對我來說,他的電影其實好過他的書,尤其是由像Tom Hanks & Jack Nicholson幫他詮釋角色的時候,更是精采。現在正在讀這本書,也是不抱太多期望。雖然已經讀一半了,大多時候也只是抱著玩玩的心態罷了。所謂的New York's Best Seller的頭銜有時只表現出紐約人不在乎那10塊錢,或跟屁蟲的態度罷了。

Bridget Jones' Diary我就真的很喜歡了。一般來說我是不看愛情故事的,可是就是很愛Bridget!也許她給了我一種美夢中會成真的幻想,也許她太寫實的刻畫了我理想中的愛情,總之就是很愛整個故事。傻傻單純的Bridget總是掉近不同的麻煩裡,更常被自己多餘的煩惱困綁,在日記裡反覆同樣的尖叫似的徬徨。只要情況一不對,馬上就在日記中大喊救命,外加一堆又一堆可愛的英國式髒話;只要事情一有轉機,不但心情急轉回聲,外加自信心都上升了。她好單純好可愛!當然,Mark Darcy就是所有女人心目中的王子囉!不過,最吸引我的還是Bridget的大剌剌,跟現代式期待又怕受傷害一片真情。

我看過電影的第2集了,雖然評價不高,不過我覺得是大家不懂啦!她想要表達的那種交往後的不安,情侶溝通的困難,尤其是對太單純,又太相信朋友,相信溝通教學書籍,我懂她真的會很容易懷疑男友的真心的那種感覺。所以,其實我覺得第2集說的比較真,也很好看。不過目前覺得小說中的Bridget真的太衰了一點...有點故意要逗讀者笑的感覺...我覺得作者在玩弄利用這個角色,不是很好。

第3本書...才剛開始讀,已經有很多人叫我不要read too much into it了,所以,再說吧。


居然打了這麼多,我瘋了~


lechatrou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The author of "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 Anne Rice, has recently written another book. "Christ the Lord out of Egypt" is a story about the 7 year-old Jesus, who departs Egypt with his family to return home to Nazareth.

I don't know enough about religions, but it looks like an interesting book to me.

She is also the writer for the "Queen of the Damned", which was made into a movie, starring Aliyah.


lechatrou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